让制约发展的坎变成起跳的板打造科学技术创新银河锻造品质滨州硬核支撑



  

让制约发展的坎变成起跳的板打造科技创新银河锻造品质滨州硬核支撑

  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滨州,正呈现静水流深、“星月同辉”的科研盛景,上演着传统工业城市、农业大市向科创高地跃迁的生动实践。

  走进魏桥国科研究院,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嫦娥五号月壤钻杆采用的铝基碳化硅材料正进行迭代测试,这是探测器“挖土”的核心部件。这项“中科系”成果是滨州铝业从“规模领跑”到“技术领航”质变的生动注脚。

  作为全球铝业的重要一极,滨州不仅汇聚起全球顶级规模的铝产业集群,还以3家国家级技术平台为支点,让“滨州造”铝合金撑起国产大飞机的“骨骼”。

  作为全国唯一“千亿粮城”,滨州打造了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绿色循环产业链,也是全国第一桶玉米油诞生地;2024年,滨州四大国家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深加工领域完成研发项目42项,解决科研难题20项,申请专利42项。

  厚植创新沃土,深耕“政府主抓、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科创生态,今天的滨州,研发投入强度实现全省“四连冠”,67项全国“冠军产品”中16项登顶全球细分市场,更凭借“五院十校N基地”的科创格局首次跻身中国科学技术创新百强市,实现了以“科创品质更强”引领企业更强、产业更强、城市更强。

  一台科研仪器耗资近4000万元,仅是放置它的20平方米的小小空间,配套装修费用就高达200万元……在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真金白银的科研投入。

  平台主管陈伟和记者说,这台球差校正透射电镜HF5000是全国第三台、也是山东省唯一该型号高端电镜,可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微观结构成像和化学成分分析,对于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关系具备极其重大作用。而这台能观测到0.05纳米的“国之重器”,也是吸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董泽健等高品质人才来滨追逐科研梦想的关键磁石。

  魏桥国科,这个成立于2019年的新型研发机构,是滨州打造科创平台“超级IP”的缩影。它肩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地方产业升级、打造科学技术创新高地”使命,构建“科教创产”四位一体生态,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空天融合等前沿领域,已引进人才300余人,承担项目100余项。2025年1月,魏桥国科重磅推出的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集聚100余套总价超2亿元高端设备,累计完成超2000机时测试,成为链接研发与产业转化的关键枢纽。

  中英禽病国际研究中心、中欧国家联合实验室、中非共患病联合实验室、山东省外籍院士工作站……在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高能级科研平台带动其全球化布局、国际化发展持续向深度、广度延伸。

  “研究院聚焦高端动物疫苗、生物安全、智能检测等领域,积极地推进国际化科研平台建设,正以创新性的‘私人订制’模式,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全国引领力的创新高地。”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兵表示。

  依托各类国际合作实验室和工作站,研究院组建起覆盖遗传育种、基因编辑、细胞工程、生物制造、营养与环境控制等方向的13个科研团队,推动多学科交叉和团队协同,近两年承担国家、省各级科技计划项目40余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占比超过90%。

  在滨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国际化科学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9个国家级平台和16个省级平台为区域科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实现科创带动效应39.72亿元。

  2024年12月,全省首个市级科技大市场——滨州科技大市场,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作为一头连着万千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头连着全市乃至全国优质科研资源的技术要素流通枢纽,滨州科技大市场搭建包含企业库、需求库、专家库、成果库、专利库的科技“五库”,汇集有关信息9650余条,并共享山东科技大市场8万余项科技成果、6000余位技术经理人、1400余家科研单位的科创资源,形成省市联动、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

  曾经,少资源、少高校、少人才、少平台,无科研资源优势的滨州,坚持以“五院十校N基地”全域科创格局为引领,持续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开放共享平台。如今,450家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8家省重点实验室星罗棋布,彻底扭转了创新生态居于“末端”的窘境,为品质滨州建设构筑起坚实的“创新脊梁”。

  科技创新投入是总实力的标尺,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石。从2021年的3.49%到2024年的3.7%,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已连续4年位居山东省第1位。2024年,滨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和占比提高幅度,均列全省第1位。这背后,是政府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更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觉醒与担当。

  在滨州引以为傲的67项全球全国“冠军产品”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比高达84%。其中很多企业凭借首创技术与持续创新,在细致划分领域开疆拓土、拔得头筹。

  3月26日,“中国科技与产业整合研究中心”启航暨“北鲲青年科学家奖”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该中心由山东大学与滨化集团联合共建,是立足科技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全局的高端智库及协同创新平台。由滨化集团出资,联合山东大学共同发起设立的“北鲲青年科学家奖”,年奖励总额达1000万元,旨在培育具有颠覆性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青年科学家,构建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

  作为一家有着50余年发展史的老牌企业,滨化集团将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支撑、引领产业升级,拥有固体烧碱、油系针状焦、三氯乙烯、纤维级聚苯硫醚4项“冠军产品”。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全力建设融合共生的科创联盟体系,近3年研发投入达3亿元。目前,企业拥有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等10个省市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近3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以上研发项目8个,10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领先水平、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拥有有效专利120余件。

  以标志性产业链需求为牵引,滨州坚持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发力,加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筑牢支撑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坚实底座。

  作为滨州的首位产业,科学技术创新正推动铝行业延链强链,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目前,滨州铝行业拥有3家国家级、15家省级技术平台。这中间还包括去年新获批的滨州铝产业先进制造山东省实验室,这也是山东省唯一一家由民企承建的省级实验室。

  作为科技部唯一认定的国家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滨州铝土矿进口量、氧化铝产量、电解铝产量、铝型材加工量4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在创新平台助力下,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在铝行业加快涌现。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电解铝技术诞生于魏桥;超细氢氧化铝阻燃微粉、铝合金型材、铝合金模板、轻量化铝合金车轮、汽车用高端铝活塞耐磨镶圈等众多铝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铝基复材、弹性布基导线等一批“中科系”成果转化为优势产能,展现出滨州铝产业在高端材料研发领域的雄厚实力……2024年,滨州高端铝业集群营收达到4700多亿元。创新,让“滨州铝”不仅“重”在规模,更“轻”在尖端、“强”在价值。

  粮仓里的“科技芯”让沃土生金。先后落户滨州的小麦、玉米、大豆、副产物利用4大国家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山东省食品资源挖掘与健康食品创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拉动粮食产业“串珠成链”,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中裕食品实现了小麦副产物生产膳食纤维、赤藓糖醇、蛋白肽3个“全国首创”,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具有自主育种能力的小麦加工公司;长寿花食品历时6年攻克壁垒,建成国内首条规模化甘油二酯油生产线……

  滨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力锻造企业创新硬核实力。2024年,滨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达8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963家,研发投入过亿元企业达30家,累计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6个、获上级资金2.2亿元。

  一手连着实验室,一手连着生产车间的广大企业,扛起“科技兴业”的滨州担当,让一个个“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飞跃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向“新”提“质”的动力,助推产业转型焕新图强、向优攀高。

  “通过大型仪器设施共享,我们不但可以使用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先进科研仪器完成相关指标检测,还享受到高校科技服务,并获得9.6万元的省市创新券补贴。”近日,位于滨州高新区的山东微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正杰表示,这种“政府买单、企业受益”的模式在提升研发效率的同时,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围绕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市科技局深入实施“精准施策、重点突破”工作机制,通过构建多层次激励政策、创新服务模式和强化政策实施等举措,充分的发挥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作用,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全市入网仪器设施达1369台(套),总价值6亿元。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743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功申请补贴3260单,累计获得省级补贴资金1230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050万元。在市级创新券政策落实方面,滨州市组织了9批次渤海科学技术创新券补贴申报工作,支持124家企业获得检验测试费用补贴165万元,并对6家检验检测服务机构给予奖励。

  滨州市坚持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高水平发展的“头号任务”,积极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容社会”的创新生态,举全市之力推进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层次地融合,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发展之果”。

  滨州优化顶层设计,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市级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坚持政府主抓、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五主并举”,促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主体协同创新,并将研发投入、科创平台、创新主体、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统筹谋划,全力打造区域科创高地。

  聚焦研发和转化两个关键,滨州做实政策激励,出台《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关于健全完善科学技术激励机制的若干措施》《滨州市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评定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层次地融合,以科学技术创新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2024年,滨州落实省市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补助资金4215万元、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3440.72万元,争取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补助资金42万元。发挥金融助力成果转化作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备案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914笔,贷款金额75.59亿元。

  聚焦科创人才更强,滨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引才方式,拓宽育才渠道,完善留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营造了“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启动“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支持青年拔尖人才主持的科学技术创新项目,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充分激发科创人才创造活力。魏桥国科研究院成功获批山东省人才效能提升重点平台,获得泰山人才等配额支持。

  滨州注重发挥科协组织在推动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一体化中的独特优势,从建章立制、典型选树、科创赋能等方面,一体推进企业科协标准化建设,并系统开展选树宣传、学术交流、对接合作品牌活动,找准科协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切入点,探索形成了一条企业科协建设高水平发展的滨州路径。目前,滨州已建有企事业(园区)科协198个,在此过程中,尊重基层首创,突出模式化建设,打造了“统筹领导型”的“愉悦模式”、“科普服务型”的“中裕模式”、“创新推进型”的“京博模式”等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科协运行“滨州样板”,以充满生机活力的功能型企业科协全链条服务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星河灿烂望北斗,勇立潮头逐浪高。当三元生物乘研发之翼让赤藓糖醇产能问鼎全球,当京阳科技以50余项专利打破国外针状焦垄断,当愉悦集团用微米级纱线织出替代进口的人造血管……滨州,以科创为魂,已然将制约发展的“坎”变成起跳的“板”,绘就从“星火燎原”到“星光灿烂”的创新创造银河,完成慢慢的变多的科创壮举,赋能品质滨州建设阔步前行。

  全球酒店教育标杆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海南独立办学,海南洛桑旅游大学正式获批

  2025“韩红爱心·百人援疆”大型医疗援助公益行动塔城地区活动完美收官

  团结协作 共谋发展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

  兵地文旅融合再升级!“出发吧新疆——超长待机的夏至”音浪攻略局即将震撼启幕


上一篇:【避坑精准提分】2022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易错真题精析

下一篇:振华股份(603067)6月11日主力资金净卖出193557万元


版权所有@2008-2018 ob电竞首页_官网电竞登录 地址:桂林市西城经济开发区秧塘工业园
服务热线:400-677-6963 0773-3568991 E-mail:sales1@glxc.com
网站备案号:桂ICP备11002237号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