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南京医科大学创新发展大会在江宁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当天,编号为346150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医大星”,从此,脚踏实地的南医人在抬头仰望星空时,将感受到这份来自宇宙苍穹的浪漫,浩瀚宇宙也将见证南医人的逐梦征途。
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作题为《坚持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加快建成特色鲜明“双一流”医科大学》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报告。他表示,在90年的发展历史中,南医始终秉承育人初心,传承发扬办学特色,坚持科技服务健康,秉承家国情怀,在奋斗与贡献中与国家同向,在创新与发展中与时代同行,走出了一条以医济民、以学报国的办学之路。他强调,迈向新征程,南医人将始终牢记习对教育工作者的殷殷嘱托,传承固本、创新强基,加快教育、科技、人才联动贯通,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双一流”医科大学,聚焦新医科建设,提升医学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医学人才中心;坚持向新而行,以科学技术创新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以新致远,坚持转化赋能;扎根中国大地,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争创临床医学高峰,深化校地共建共赢,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立足新发展起点,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抓机遇、促改革、谋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学校新的更大贡献。
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致辞。他希望以南京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为新起点,充分的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以及江宁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紧扣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持续深化全方位的校地合作,慢慢地增加精准化服务保障,更大力度推动学校创新资源就地转化,助推南医大全面打造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医科大学。
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作为校地合作单位代表致辞。她表示,希望校地共同书写南医大常州校区发展新篇,共同完善人才教育培训、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等工作机制,倾力打造“新医科人才培育示范”新高地;共同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实践,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广泛覆盖,积极塑造“校地合作医卫提升”新典范;共同驱动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程,携手共绘“产学研协同融合”新画卷,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树立标杆、贡献力量。
合作院校代表、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致辞。他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两校强化使命担当,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民族复兴,继续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双向赋能,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携手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升办学质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讲话。她从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的角度,对学校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二是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三是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南医智慧。希望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不断的提高办学水平和总实力,勇担使命,积极作为,为推动我们国家医学教育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视频讲话。他希望南京医科大学立足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策略,全力推动学校事业创新发展,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快速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坚持内涵发展,推进多学科协同发展,打造更多的医学优势特色学科;积极地推进转移转化,将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强化产教融合发展成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洪兵讲话。他表示,作为南医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为学校近年来取得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绩感到自豪。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疾控局推进的相关重点工作,他就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贯彻习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格外的重视医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加强医学生人文法治教育,强化遵纪守法意识。二是要大力培养立足基层和顶尖创新人才。织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培养好百姓健康守门人,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注重培养兼具临床、预防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着眼全球科学技术竞争,发挥高校科学技术创新优势,致力于培养国家急需的领军人才,聚焦医学科技领域创新与战略问题,推进卫生健康科技自立自强。三是要坚持结果导向,推进医学教育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综合改革,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重点抓好强化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两方面。四是要深入推动医教协同。高校需重视与属地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沟通,优化招生专业与规模,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希望南京医科大学始终瞄准国际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前沿,把学校的各项工作主动融入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之中,为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和人才教育培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缨讲话。她肯定了学校九十年来扎根江苏,在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生物医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医学人才。徐缨部长指出,新征程上,南京医科大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新医科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医学教学改革,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聚焦改革与创新,持续推动“双一流”建设,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指引,统筹医学教育、科技、人才及体制机制改革,紧跟医学前沿,依托学科优势,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强化医学科研成果转化,深化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为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坚持融入江苏,服务江苏,更好助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充分的发挥医教研资源综合优势,主动服务健康江苏、健康中国战略,强化校地融合、校际联动、校企合作,深化医教协同,加强医防融合,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全省人民生命健康和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