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江苏南通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沈洪兵
市启东市,1981年考入南京医学院卫生系卫生专业本科,1986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1986年,沈洪兵考入南京医学院卫生系流行病学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后,分配在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任教。
1996年,沈洪兵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以后,沈洪兵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回国后,先后担任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院长。2011年以后,沈洪兵先后担任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校长;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洪兵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流行病学家,现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的科学研究工作。沈洪兵院士最重要的学术成就是在胚系遗传层面,新发现21个中国人群肺癌易感基因以及在体细胞基因组层面,首次揭示了中国人群肺癌关键驱动基因。(肺癌易感基因,顾名思义就是指与肺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基因;因为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多个基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所以,科学家们就把那些变异可能会增加个体罹患肺癌风险的基因,称为肺癌易感基因。)
一般来说,肺癌易感基因的发现是通过基因测序等遗传学方法来实现,沈洪兵院士团队就通过这样的方法,新发现了21个中国人群肺癌易感基因,并且建立了中国人群肺癌分子遗传图谱,创建了多遗传风险评分,为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是依据。这里需要非常提醒注意的是,即使体内存在肺癌易感基因的变异,也不会必然导致肺癌的发生,因为肺癌的发生除了基因变异以外,还受到环境、生活小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谓的肺癌驱动基因,是指那些基因的变异或异常表达,会驱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已知的肺癌驱动基因包括EGFR、ALK、ROS1等,这些基因的变异或异常表达,会导致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这里也需要非常提醒注意的是,不同个体之间的肺癌驱动基因,有几率存在差异;因此针对个体进行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很重要了。
沈洪兵院士团队的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人群肺癌易感基因研究的空白,为我国肿瘤基因预测和精准预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描绘了我国疾控事业发展的新蓝图。如何逐步提升疾控核心能力?怎样实现全国疾控系统一盘棋?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
问:指导意见提出要“做强中国疾控中心”。一个强大的中国疾控中心需要具备哪一些核心能力,该如何提升这些能力?
答:指导意见对全国疾控体系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国疾控中心将对标对表职能定位,针对疫情防控实践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着力提升包括公共卫生监测能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和实验室检验测试能力、疾控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能力、科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公共卫生人才教育培训能力、智库战略决策咨询服务能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和对外合作能力等核心能力。其中,针对指导意见中精确指出要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中国疾控中心将聚焦逐步优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推动医疗机构等信息系统与传染病监测系统数据交换;加强数据联动监测和实时共享,打通多部门数据和信息壁垒;完善预警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协同监测、快速识别、会商通报。
问:指导意见提出中国疾控中心加挂预防医学科学院牌子。中国疾控中心在推进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建设中有哪些考虑?
答:目前,中国疾控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三定”方案正在逐步优化调整。中国疾控中心要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挂牌为契机,通过全方面提升科研能力,支撑国际一流疾控中心建设。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体系建设完整、学科设置科学、重点专业突出、技术保障全面、决策支撑有力、人才培养优质,密切结合现场需求,以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技术难题为研究重点,充足表现预防医学等学科发展趋势,着力推进疾控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实现以上描述的目标,我们将着重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包括强化疾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加强前沿探索和国家重大战略前瞻布局,承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科学技术攻关任务,产出更多原创性重大成果;加强人才队伍培养,进一步激发和利用中国疾控中心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动与高校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创新人才激励等运行机制。
问:指导意见提出“强化上级疾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请问中国疾控中心如何强化对省、市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职能?
答:这一调整体现出国家更强调上下级疾控机构的工作协同和上下联动。中国疾控中心作为全国疾控系统的“国家队”,要着眼全国疾控一盘棋,引领全国各级疾控机构一起发展。下一步,加强对省级疾控中心和区域公共卫生中心业务领导,建立业务考核与评价机制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加强对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能力认可和质量控制;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加强同省级、区域性、军队疾控机构的业务合作和信息交流;同时,完善派员到地方疾控机构锻炼、挂职和地方疾控机构派员到中国疾控中心交叉任职机制,探索依托地方疾控机构建立驻点工作站等,切实提高中心对地方疾控机构的各领域业务领导。
问:指导意见在中国疾控中心要强化的职能中提到全球公共卫生合作职能。请问中国疾控中心将如何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答:近十年来,作为援外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疾控中心积极开展全球公共卫生合作。2014年,在塞拉利昂援建中塞友好生物安全实验室,为控制西非埃博拉疫情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2023年,中国援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一期)项目正式竣工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中心先后派出6人次技术专家驻非洲开展指导培训工作。下一步,中国疾控中心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金砖合作、中非合作机制和平台,完成好服务国家战略的职责任务,在改革和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贡献智慧。一是加大全球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人才教育培训和智库建设,积极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推动对外援助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二是调动全国疾控系统力量,热情参加全球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监测,加强国家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筑牢生物安全屏障。三是加强政策对话和联合应急响应,着重关注全民健康、重大传染病和抗微生物耐药等领域的合作。四是继续拓展多元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与各国际组织、双边政府公共卫生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开展交流合作。
下一篇:国家卫健委领导名单
服务热线:400-677-6963 0773-3568991 E-mail:sales1@glxc.com
网站备案号:桂ICP备11002237号